【AM730】早前豐盛社企學會的創新園古董社企點子展示日,有很多年青人參與,共六十多隊,筆者為其中一隊擔任義務顧問。
她們的社創點子普通:「幫中高年人找工作」,大會導師初時對這少女隊信心不大,可是筆者卻在其中當中看到社會創新的不同元素:對生活上身邊的社會敏感;尋找社會資本;不斷面對挑戰及解決看似悖論的難題。
身邊的社會道德
這個社創點子源於其中一位隊員A,她在一間工作配對公司擔任兼職,曾經為一名中年婦女找到工作,而公司也可得到勞工處的津貼,她受到這個經驗啟發,認為協助中高齡人士配對工作可以幫到有需要的人,同時幫人的公司也得到額外的報酬。
社會資本
A開始和她的上司討論,上司鼓勵她認真地看待這件事,也介紹她認識社創基金,A其後在網上知道有“創新園”計劃,歡迎青年人實踐創意,並鼓勵以團隊形式參與,她開始在身邊尋找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參與。
挑戰與解難
當A及隊友把她們的意念介紹給導師時,她們被問及諸多問題,例如:服務對象太廣,妳們沒有太多工作經驗,如何幫忙?在這年頭,很多公司都不請人,甚至裁員,做工作配對是否有生意?年青人初時有點徬徨,但在導師鼓勵下,想了很多點子,一步一步解決導師指出的問題。
他們定位為「女大學生協助中高齡女士重返職場」,年青人掌握應用科技更好,可以為服務對象提供IT應用技巧訓練,改善履歷表,拍攝專業見工照片和接洽友好公司提供「中年這些簡單但有用的點子,都是年青人的強項,正是一些中年婦女的需要。另外,她們善用政府中高年就業計劃津貼及彈性工作時間安排,以套票形式提供文職服務,讓一些中小企把繁瑣的辦公室事務,以低價的「計量收費」方式外判給她們。以上的點子都不是什麼偉大的發明,卻把不同的持份者需要整合,逹到共贏。
計劃以外的發現
這小組為了準備比賽,訪問了A曾幫助的一位女士,A初時以為為婦女配對工作最大的得著是讓受惠者增加收入,原來這女士家庭經濟中上,找工作不是為了錢,她告訴A,她再不是某人的太太或某女孩的媽媽,而不是商業發展經理Fancy,重拾了久違的自信。A發現她未來的社企,不是單純的防貧,更可促進男女平權。在筆者眼中,她們更展現了兩代共融,現在的香港正需要這種跨世代的合作。
這小組在今年九月已成立註冊公司,成為香港少數專為中高齡婦女配對工作的社會企業。她們的社企名字是Never Too Late
作者簡介:
豐盛媒體社會企業董事–黎光
豐盛社企學會會長為紀治興博士
更多資料:http://www.sie.gov.hk/go/kee-chi-hing
原文:
https://www.am730.com.hk/column/%E6%96%B0%E8%81%9E/never-too-late-237840